跳舞[漢語詞語]

跳舞[漢語詞語]

跳舞通常指伴隨音樂按照有節奏的步伐而移動,或者單獨一個人,或者帶一個舞伴,或者以集體形式,是為了好看或是追求某種涵意。

詞語釋義

跳舞[漢語詞語] 跳舞[漢語詞語]

[詞語]跳舞

②跳交際舞。

身體做某種動作,一般都隨著音樂而動。

詞語解釋

起源:“我國之跳舞發生頗早,雲門、大武等舞,舞法如何,無從考證,惟古籍所載,關於跳舞者頗多。堯舜時代,經巳有舞,至商極盛。商人“恆舞於宮,酣歌於室”,以致有萬舞者。周朝跳舞,尤為時尚,武王伐紂,師旅在途,前歌後舞。詩經陳風宛丘章亦云:“坎其擊鼓,宛丘之下,無冬無夏,值其鷺羽。”無冬無夏,持鷺羽以舞,則人民對此之興趣,可想而知。當時學校,定跳舞為一種課程。自天子至於庶人,皆須學習,禮記內則篇云:“十三學舞勺,成童舞象。”春秋時代,晏子且借舞以諷諫。秦始皇雖改“大武”為“五行之舞”然舞之門類,未詳。隋初,統一天下,尚用周樂,牛弘、辛秀之、何妥等議樂譜,時經一年,毫無成就;樂既無成,舞亦不振。降及唐代,舞自比前代流行。

引證解釋

騰躍跳蹦的樣子。

《朱子語類》卷十六:“鼓之舞之之謂作,如擊鼓然,自然使人跳舞踴躍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八六回:“長老見了,悲中作喜道:‘猴兒,想是看見我不曾傷命,所以歡喜得沒是處,故這等作跳舞也?’”

清 王韜 《淞濱瑣話·煨芋夢》:“遙見巨狼跳舞而來,怖甚,思欲攀援登樹。”

舞蹈。亦指表演舞蹈。

明 袁宏道 《場屋後記》:“丙子,宴於 秦 藩,樂七奏,雜以院本、北劇、跳舞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九一回:“有那跳舞的、躧蹺的、裝鬼的、騎象的,東一攢,西一簇,看之不盡。”

孫犁《秀露集·琴和簫》:“姐姐已經登台演奏過,妹妹也會跳舞。”

特指跳交際舞。

巴金 《利娜·第十四封信》:“我昨天把他拉去赴跳舞會,我逼著他跳舞。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